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習園地
近年來,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,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。“中國為什么能”,“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”,國外很多人對中國發生的奇跡有著濃厚興趣,想破解中國成功的秘訣,對我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理性認識逐步加深。同時,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誤解也不少,“中國威脅論”、“中國崩潰論”等論調不絕于耳,一些西方媒體仍然在“唱衰”中國。在這樣復雜的形勢下,要集中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好中國聲音,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、立體的中國、全面的中國。
講好中國故事,必須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,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?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!”我們業已形成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不能走偏,我國5000多年沒有斷流的文化更不能丟掉。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、傳承中華文化基因、展現中華審美風范,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,增強文化自信,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底色和底氣。這對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繼續沿著中國道路前進的信心和勇氣,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至關重要。
講好中國故事,必須解決“挨罵”問題。落后就要挨打,貧窮就要挨餓,失語就要挨罵。現在國際輿論格局總體是西強我弱,別人就是信口雌黃,我們也往往有理說不出,或者說了傳不開,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話語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,不少方面還沒有話語權,甚至處于“無語”或“失語”狀態,我國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還沒有轉化為話語優勢。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,創新對外宣傳方式,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,創新對外話語表達,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,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,努力爭取國際話語權,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。要多用外國民眾聽得到、聽得懂、聽得進的途徑和方式,積極傳播中華文化,闡發中國精神,展現中國風貌,讓世界對中國多一分理解、多一分支持。
講好中國故事,必須積極主動、久久為功。要想國際社會了解和接受我們,就要主動把我們的想法說清楚,讓正確的聲音先入為主,蓋過種種負面輿論和奇談怪論。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,講好中國夢的故事,講好中國人的故事,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,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。要結合當代中國實際與時俱進,多講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、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。講好中國故事是全黨的事,各個部門各條戰線都要講。要加強統籌協調,整合各類資源,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展,奏響交響樂、唱響大合唱,把中國故事講的愈來愈精彩,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。
摘自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讀本》
|